图片
看庭前花开花落;
看天上云卷云舒。
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。往留有时,看天上云卷云舒。这副对联是中国画家、美术哺育家刘海粟老师化用明清时期的两副对联而成。
图片
欲寡精神爽;
心宽福寿长。
图片
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;
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。
图片
藤杖一条,挑得首才放得下;
禅门两扇,看不破便打不开。
拿得首,放得下,看破才能掀开!
图片
身似菩挑心似镜;
云在青天水在瓶。
禅的精神就是要立身于本身的心灵,不拘泥于表物的限制,不执着于世人的评说,最后要达到心中无一丝的邪念。
图片
心闲临水知一乐;
晓首入林寻鸟声。
心中安详清净,才能见水感到喜悦,闻鸟鸣而喜悦。
图片
不益看大海者难为水;
悟自心时不见山。
修心有三境界: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;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;见山照样山,见水照样水。
图片
寺院有尘清风扫;
山门无锁白云封。
方表之地,要的是清净,人心若能这样,离道就不远了!
图片
根深不怕风波动;
树正何愁月影斜。
人正不怕影子歪。不要人夸益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
图片
忍一言风平浪静;
退半步不着边际。
处世让一步为高,战败即挺进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。
图片
事能满足心常惬;
人到无求品自高。
满足常乐。
无求,是一幼我的灵巧到了能够看淡总计的境界,“得失随缘,心无添减。”
得到时,不会喜悦忘形,失踪时,不会不起劲失看;富贵时,淡然处之,拮据时,修身养性。这是一栽无惧丧胆的开阔胸怀,也是一栽稳定淡然的处世态度。
图片
眼里有尘天下窄;
胸中无事一床宽。
一幼我若心胸褊狭,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,即使给他全世界的总计,他照样觉得得到太少,有诸众不悦;一幼我若心胸汜博,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,即使他生活简陋,屋里只有一张床,他照样觉得天地很宽,心怀感恩。
图片
读书随处净土;
闭门即是深山。
追求本质的真实稳定又何必在乎身在那里呢?本质躁急不已,到那里都相通的。不从本心着手,求取于表人、表物的安慰又有什么用呢?陶渊明写过“心远地自偏”,心若不远、担心、不静,想要“悠然见南山”,又怎么能够呢?
图片
乾坤容吾静;
名利任人忙。
唐代诗人白居易说:“朱门要路是身灾,散地闲居少祸胎。”能看破名利之累,可得乐不益看长寿。
图片
不俗即仙骨;
众情乃佛心。
“不俗”的有趣不是狷介绝俗,而是不离阳世,却又能不为阳世所困扰。
佛不是让吾们冷漠薄情、不食阳世烟火,而是让吾们对阳世万物、花鸟草虫都含情。以是,众情最是佛心。
图片
达人满足,一榻已自恬如;
昧者众求,万钟犹不悦意。
(清代石成金《传家宝·联瑾》)
图片
闲中觅伴书为上;
身表无求睡最安。
(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刘墉题苏州耦园还砚斋联。)
图片
喜闻难听之言,庶无懊丧;
能忍疚心之事,或众余欢。
(选自清代施润章自题中堂联)
图片
甘守清贫,力走克己;
厌不益看流俗,奋勉修身。
(梁章钜的祖父梁天池的述志联。)
图片
乐古乐今,乐东乐西乐南乐北,乐来乐往,乐本身正本愚昧无识;
不益看事不益看物,不益看天不益看地不益看日不益看月,不益看上不益看下,不益看他人总是有高有矮。
图片
门前世意似乎夏夜蚊虫队进队出;
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众。
图片
图片
图片